第129部分(1 / 2)

>!?br />

于是乎。高宗皇帝顺应群臣的意见,给岳飞写了一封亲笔信:“近来淮上探报紧急,朕甚忧之,已降指挥,督卿全军东下。卿夙有忧国爱君之心,可即日引道,兼程前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卿宜悉之。”

好一句“朕非卿到,终不安心”,这个时候的高宗皇帝,倚飞何重!”

高宗皇帝的这封信虽然让岳飞出兵,但出兵的路线和李纲、沈与求等大臣的意见相距甚远。

李纲他们的建议是让岳飞北上。直接攻打汴梁城;而高宗皇帝是叫岳飞东进,以岳家军区区三万人,去打退金、齐十五万联军。

这个高宗皇帝也太看得起岳飞了把!

岳飞很快就收到了高宗皇帝的手诏以及朝廷颁布的命令。

说实在的,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安排。

朝廷在长江的上游拥有十五万多的大军,却停滞不前。反而要让驻扎在长江中游的岳家军去入淮做战。

这岂不是用远水来救近火吗?

按照刘光世和张俊等人的做法,肯定是先拖上一段时间。容后再说。

但假如出现这种情况,这个岳飞就不会成为以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了。

岳飞闻命即动,没有丝毫的拖延。一边集结兵力渡江,一边先期派出徐庆、牛皋率领两千骑兵去援救最危急的庐州。

按照之前朝廷与岳飞商定的结果,岳飞的大本营设置在鄂州,而徐庆和牛皋等将领驻扎在了江北的襄阳六郡。

这两千骑兵已经是岳飞先期所能派遣出来的最大的兵力了。

虽然多出了张琦的几千兵马,庐州城的保护战还是打得异常艰难。

双方的兵力太过悬殊了,虽然庐州城的城墙还算牢固,但敌军的抛石机和攻城车等让守军吃足了苦头。

仇悆还收到了一个坏消息,因为庐州城久攻不下,伪齐的元帅刘麟亲自率领大军来到庐州城下指挥作战。

这时候的庐州城已经是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从孤岛变成了一叶轻舟。

十二月十八日,凶煞宜忌:土府血支天吏归忌血忌天刑这一天早上,仇悆登上城门观察敌人的动向,忽然有一支骑兵部队来到城下,细看之下竟然是岳家军的旗号。

仇悆想都没想就打开城门,来得正是牛皋和徐庆一行两千骑兵。

仇悆对周围的将士说道:“这是牛皋牛观察,我们如今有岳家军相助,势必一举破敌,庐州守得住了。”

牛皋和徐庆还没坐稳,就有五千名敌军骑兵逼近。两人立即出城迎战。

岳家军的行为把庐州的守军都吓了一跳,兵力严重不对等,岳飞的部下都是些什么人,这是勇敢还是狂妄?

在城外,淮西深冬的寒风里,大群敌骑渐渐逼近。

牛皋命令士兵展开“岳”字旗和“精忠岳飞”旗示敌,五千敌骑大为惊愕,他们料想不到会在此地出现岳家军。

牛皋一边带头冲锋,一边大声喝道:““我牛皋也,尝四败兀术,可来决死!”

岳家军在淮西的首战很快就结束了,以岳家军的大胜告诉终。

在敌我人数相差甚远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以少胜多,还追逐敌兵三十多里,沿途敌方人马自相践踏,死伤甚多,其余则皆狼狈逃窜。

这一战还有另外一个成果,把完颜兀术在历史上的地位给降低了一个级别。

古语有云:兵对兵,将对将。

在此战之前,完颜兀术的对手还是诸如吴玠、岳飞等主帅级别的大将,而在此战之后,完颜兀术被降低了一级,成为了牛皋的对手。

PS:圣诞旺季到了,又到了出货的时候,陈豆可能每周只能三、四更了,请各位书友原谅。

第三百零二章打脸

岳家军刚刚抵达庐州城的第一天,便首战告捷。

牛皋和徐庆指挥的这场战斗,不但以小胜多,而且胜得酣畅淋漓,大快人心,庐州城的守军们看得目瞪口呆。

然而,这只是一道用来开胃的餐前小菜,而正式的盛宴大餐还在后头。

几天后,岳飞带领着两万多主力军团来到庐州城下。

庐州知州仇悆亲自出城,想把岳家军迎接入城内,却被岳飞一口拒绝,就在城外安营扎寨,理由是不想骚扰百姓。

不进城据险而守,难道要在城外与敌军决战不成?

要知道金、齐联军可是号称三十万大军;去掉水分也起码有一二十万之数,岳家军虽然勇猛过人,但总不能以一敌十吧?

虽然有这些疑问,但毕竟是第一次见面,而且岳家军名声显赫,仇悆也不好对岳飞说些什么,唯有把这些不安埋藏在心里。

仇悆这些忐忑不安的心情只维持了一个晚上,就突然间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一早,前线的斥候探子回报,距离庐州城一百里外的金齐联军主力,已经连夜撤退,往北方遁走,甚至连营寨中的很多辎重都放弃不顾。

什么?三十万的金、齐联军居然不战而逃,而且逃跑得如此的匆忙和彻底,事前毫无任何的征兆。

虽然在几天前先输了一阵,但金、齐联军人多势众,根本没有撤退的理由。莫非是因为岳飞的缘故?

哇塞,这个岳飞的名声竟然有如斯的威力。居然能够把这种规模的金齐联军给活生生吓退了,简直是不可思议!!!

淮南西路安抚使、兼庐州知州仇悆被自己这个想法给吓呆了。

《三朝北盟会编》卷一六四:是时,番、伪大军十余万,去庐州百里而屯,一夕皆遁。愈骇叹,且亲书保明,赞其威望神勇,谢于岳飞。

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岳飞虎躯一震。金齐联军望风而逃?

当然不是,这时候的岳飞,还没到单凭名字就吓退敌人的程度。

那十多万金、齐联军的撤退又是铁一般的事实,这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南宋朝廷动用了很多手段,花费了大半年时间,方才找到金兵撤退的真相:原来是金国的皇帝完颜吴乞买病危、快要死了。

按照古老的传统,皇位的继承应该是父子相传。

上一次完颜阿骨打突然暴毙。吴乞买趁完颜粘罕兄弟几人不备,窃据了大位;如今吴乞买病危,完颜兀术等人当然要赶回去,夺回自己的皇位继承权,绝对不能够让吴乞买把帝位传给他自己的血脉。

无论如何,金齐联军毕竟还是撤退了。

南宋朝廷依靠自己培养起来的新生力量。赢得了淮西战役的胜利。虽然这一仗的含金量并不高,但赢了就是硬道理。

淮西这一役,最大的功臣当然是岳飞。

不用说别的,单单是岳飞孤军挺进,以区区两万多兵马去挑战金、齐三十万联军的这一份胆色和勇气。就值得世人所敬佩。

最重要的是,高宗皇帝从这件事情中得出结论。岳飞的部队在朝廷诸军中是最强的一支,也是最服从命令的一支。

结果是,到了绍兴五年二月,南宋朝廷便将岳飞晋升为镇宁、崇信军两镇的节度使。镇宁军为开德府之节镇名,崇信军是随州的节镇名。

两镇节厦的颁授在宋朝有一个专门的礼仪,叫做“希阔之典”。

岳飞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便与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和吴玠这些军方大佬站在同一水平线上,肩负起保卫南宋皇朝的任务。

淮西战役的胜利,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我们的高宗皇帝。

金兵一退,起码又多了一年的安稳日子。

当然,高宗皇帝也有所动作。

他在金军撤退后迅速动身,从杭州赶到平江府,亲临前线,展示出一代中兴雄主的风采,让全天下的百姓为之惊艳!

淮西战役的胜利,张浚也受益匪浅。

虽然张浚啥事也没办,既没去前线督战、也没有在后方押运粮草;但他毕竟是名义上的军事总指挥,所以在战后的论功行赏,他成了副相。

在战败被罢职两年后,张浚重新回到了南宋朝廷的权力中枢。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