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部分(1 / 2)

>这件坏事就是,在岳家军中居然有人造反叛变。

鼓动造反的将领叫王缺子,原先是杨幺手下的得力干将。在洞庭湖的水寨里习惯了大块吃肉,大秤分金。自从被迫投降,加入到岳家军之后,一直难以适应军中的生活,早有反心。

如今趁岳飞患病不能掌兵的时候,马上开始行动。

王缺子四下串联,秘密约见和鼓动旧部跟随自己一起造反。

兄弟们。跟我走吧,我们重新回到水寨里去,吃香的,喝辣的,不比这里整天清汤寡水、规规矩矩的强?

王缺子满以为会得到兄弟们的热烈支持,可是,他失败了。

虽然岳飞治军严苛,生活朴素,但他对士兵极好,绝对是同甘共苦;而且对于新归顺的士兵也一视同仁。不分先后。

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相处,几乎所有新加入的士兵都对岳飞心悦诚服,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王缺子造反。

幕僚长黄纵曾经在严寒的天气里看到有一个士兵衣着单薄,便试探着问他:“军营待遇这么差,你心里一定会有很多怨言吧?”

这个士兵的回答让黄纵颇为感动:

“我没什么可抱怨的。和其他将军的士兵相比。他们虽然有棉袄穿不会受冻,但他们的粮饷都会被克扣一部分,家里妻儿的生活困窘。而在岳宣抚军中,每月的军饷分毫不减,我身上穿得少,那是因为我家儿女众多,双亲健在,家庭负担实在太重的缘故,并不是岳大人待薄我。”

这个士兵的回答代表了岳家军中大部分人的心声。

王缺子瞎忙乎的几天,不但响应者聊聊无几,甚至连他的母亲也都极力反对。

这位伟大的母亲在对王缺子反复劝诫无效之后,决定大义灭亲,连夜向薛弼举报了自己儿子的罪行。

薛弼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来不及向岳飞禀告,立即采取行动,将王缺子和他几个同伙抓了起来。

一场叛乱就这样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在王缺子被抓住不久,岳飞遇上了一桩好事,居然有人送给他一个大家闺秀作为美妾,还有八大箱笼的金玉珠宝作为嫁妆。

这支送亲的队伍从陕西出发,沿途敲锣打鼓,不远千里来到鄂州岳飞的府邸中;因为动作搞得太大了,岳飞纳妾的消息被传得纷纷扬扬。

居然还有这种事情?是谁送的礼物?目的何在?

等到这支送亲的队伍抵达鄂州之后,人们才知道,这居然是川陕宣抚副使,进检校少师,奉宁、保定军二镇节度使吴玠的手笔。

在高宗皇帝所封赐的五位节度使当中,只有岳飞和吴玠是以“列校”出身,全凭战功一步步升上来,所以他们两个的关系极好,常有书信和使者往来。

而吴玠因为听到回来的使者说岳飞的生活朴素,也不与岳飞商量,便擅自做出了这等举动来。

这吴玠也是兄弟情深,一片好意。

PS:谢谢错花心大大、靓女007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三百零九章垂楷模于后世

古代的通信和交通都很不方便,当岳飞知道吴玠送亲整个来龙去脉的时候,那名大家闺秀已经送到了岳府之中。

这个时候,岳飞的眼疾虽然有所缓解,但双眼依然未能睁开,只能用蘸了水的纱巾敷在眼上。

岳飞命人将女子带近自己床前,隔着屏风与之交谈。

岳飞说:“我的一家老少都是穿麻布衣服,吃粗粮杂面,你若能和我们一起同甘共苦就留下来,不然我不敢留。”

话音未落,屏风后响起了一阵哧哧的笑声,似乎对岳飞的话不以为然。

岳飞于是站起来,说道:“看来,我是留你不得了。”

站在旁边的张宪对岳飞劝道:“大人您正准备联结关陕,为什么不借这个机会和吴玠交好?”。

岳飞说:“吴玠太厚爱岳飞了,但国耻未雪,国仇未报,圣上睡不安枕,身为大将的又怎么偷闲取乐呢?”

大家闺秀被无情地退了回去,众人都以为吴玠会因此而怨恨岳飞不近人情,岂料吴玠不但不以为忤,反而更加敬佩岳飞。

岳飞口中所说的麻布衣服,杂粮粗面并不是用来吓唬那名大家闺秀,而的确是岳家一直以来的勤俭家风。

有一次,夫人李氏用家里的缯帛做了一件衣裳,还未来得及穿,岳飞就大发感慨地说:“我听说被掠到北地的后宫妃嫔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你应该和我一同为天下忧乐,不应该穿这种名贵服装。”

此言一出,全家人再不敢穿戴丝绸。

岳飞是北方人。大米难得,家中以面食为;迁移到南方后,南方盛产水稻,可是岳飞还是不舍得吃米饭,家里的日常食物依然是麦面加齑菜。很少沾荤腥。有时候宴请部属,才偶尔加肉。

还有一次,他到部将郝晸家做客,郝晸深知岳飞的为人,只安排了一种名叫“酸馅”面食作为招待。岳飞初尝此物,觉得其虽鄙而味美。便认真地请教它的用料和做法,并把吃剩的打包带回家去。

岳飞这种节俭的行为,让众人惊惭不已。

有一次,高宗皇帝向岳飞承诺,要在临安府为岳飞打造一座豪宅。

岳飞当即就借用了汉朝霍去病的话坚拒:“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这样的回答让高宗皇帝大为欣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其他几员大将之中,最“清廉”的韩世忠不但拥有了江南西路临江军新淦县大片田宅,还收购了北宋名奸朱勔的平江府南园和一千二百亩水田以及著名的永丰圩。

而岳飞只在江州城修建和购买了一些房廊、草屋和瓦屋,这些房地主要被用来救济其故里汤阴县前来投亲的难民。

岳飞不但在衣、食、住这几方面节俭,对自己言行举止的要求也是极其严格。

岳飞常常说:“我被圣上提拔到这个位置上,倘若有什么过失,就会在史书上留下骂名。万世难消,得时刻约束自己,万万不可放肆。”

除了严于律己之外,岳飞对儿子们的管教也极其严苛。

他经常激励儿子们要从戎报国,刻苦读书。每当闲暇,还会亲自带着他们到田圃里扶犁握锄,操持农务。

岳飞一家如此节俭,难道是岳飞囊中羞涩,家无余粮不成?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宋朝官员的待遇肯定是最高的。没有之一。

宋代的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大多均以钱支付。

还有谦人(仆役)、衣料(官员使唤之仆役,每人每年粮食折钱三千文,绸绢每匹折钱一贯,布每匹三百五十文。绵每两四十文等)等等费用,不一一列举;除此之外,朝廷还时常给予各种赏赐。

宋初基本沿袭后周之制,采用俸户制。太宗初年废俸户制,本官月俸给三分之一的银钱,三分之二的实物,初期俸禄相对而言是较低的;真宗大中祥符五年首次大幅度加薪,仁宗嘉佑年间正式制定‘禄令‘。

以宰相和枢密使为例子,他们的月俸料三百贯,春、冬衣服各赐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棉一百两,每月禄粟各一百石,谦人衣粮各七十人,每月薪(柴草)一千二百束,每年炭一千六百秤,盐七石等等……

而对于地方州县的官员,大县县令每月二十千,小县县令每月十二千,禄粟月五至三石。正俸之外,还有各种补贴,如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以至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皆相当可观。

那我们的岳飞大人又享有什么待遇?

宋朝是个文官社会,社会等级阶梯森严,不同的爵位官衔决定了不同的待遇。

宋朝的爵位分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共十二等级。

岳飞从偏椑小将出身,短短几年时间就以战功封开国公,三十二岁封节度使,是大宋整个一朝除了太祖赵匡胤三十岁封节度使外,最年轻的建节封侯。

让我们替岳飞计算他的具体收入情况:首先,岳飞任武胜军、定国军两镇节度使的收入。

节度使在宋代虽然是虚衔,但是却是军人的最高荣誉。在宋代,任节度使者一年至少要在五千贯铜钱左右,这五千贯铜钱也就相当于五千两银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