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办法,韩教授只得厚着老脸又去找柯尔克交涉,却没想到他只是简简单单说了一句:“我早知道会这样。”就独自一人牵着驼队爬上沟顶找露营地去了。
众人听到了韩教授带回来的“好消息”,齐声欢呼,立刻就安营扎寨,准备生火做饭。只有黄大小姐还有些担心,但也仅限于对柯尔克的一种同情:“咱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我想了想,让她招呼着大家,独自朝我们的向导追去。就算这个矛盾调解不了,我至少也可以帮着他安排一下。
柯尔克大哥这次也没走远,就在沟旁二百多米的一块巨石旁搭了帐篷。当初一见他,从眼神中我就能看出,这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前两天他始终要求营地要离古河道至少五百米,今天这么近,恐怕也是为了照应我们居多。
两人无声地打点完毕,又给牲口喂了些吃食,我主动邀请他道:“走吧,去跟我们一起吃吧!大不了吃完了饭你再回来。”
柯尔克摇了摇头,从随身的挎包里掏出半张馕道:“我吃这个就行,你们的饭,我吃不惯。”说完就坐在身后的石块上,就着水壶里的水啃了起来。
我左右也闲来无事,跟着坐在他身旁,问道:“这条沟里究竟发生过什么,能让你这位老向导都怕得要命?”
“我不是怕。”柯尔克咽下了嘴里的食物,叹了口气道:“其实我也想弄明白这沟里有什么,但又不想你们有危险。”
“能和我说说么?”我知道他这会儿情绪低落,正是想找人倾诉的当口,于是鼓励道:“我小时候学过几年法术,也许和我说说,咱们就能解开这古河道的谜团。”
柯尔克听到“法术”两个字,有些意外,瞪大眼睛瞧了我好一会儿,这才说道:“那得从二十五年前,我三叔在这里失踪的事情说起…”
二十五年前,当时的柯尔克还不到十岁,他父亲兄弟三人,除了老二身子不好,其余两人都在这条凌山道上讨生活。
二十五年前汽车的普及度远没有现在发达,路况就更别提了,所以许多时候在这些险要的古道上,都还是以马帮驼队为货物的主要运输方式。
就在那一年,柯尔克的三叔跟着一个老把式跑了二十年的路,总算出师了,开始自己单独组驼队,当时他接的第一笔单子,就是走这条凌山道,往山那边运送一些生活品。
说到这支驼队,要运的东西还真不少,几乎把那时候整个库车和拜城的闲散骆驼,能拉的都给拉来了,浩浩荡荡地足有一百多匹。
刚一肩挑就能接到这么大个跑活,柯尔克的三叔乐得嘴都合不住了,他算过,这一趟跑下来,只是给总把式的份子钱,就足够一家人吃喝两年不用愁。
本来,柯尔克的父亲这趟也是要跟着去的,但是正赶上他二叔生病,需要有人照顾,不得不留了下来。
临出发前,由于柯尔克的父亲比老三早出师了五年,凌山道也已经跑过好几趟了,于是反复叮嘱老三,一路上需要注意的事情。
满口答应后,柯尔克三叔就领着库车有史以来最庞大的一支驼队上路了。他们当时走的路线和我们上山前是一样的,那时候可以说几乎没路,只是一来一回,就要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而且驼队不能空着回来,在那边置办货物又得二三十天。所以跑一趟凌山道,没有四个月是回不来的。
去的时候一路顺风顺水,到达目的地后,三叔甚至还花钱拍了一份电报回来,告诉他们具体的回程日期。
可是两个多月后,一大家子人左等右等,距电报上的归期都已经过去近二十天了,却依然没有看到驼队的影子。
虽然当时父亲每天都派柯尔克到县城口去打听,但他也知道,这么庞大的一支驼队进城,在当时是很轰动的一件事,不出半日,全城的人都会知道,根本用不着多此一举。
直到又过了半个月,人们才意识到,驼队应该是半路出事儿了。于是柯尔克的父亲立即又组织了一支小型的马帮,打算轻装走一趟凌山道。这次去的都是县城附近的好把式和经验丰富的猎手,因为没有人知道驼队在哪里出了事,所以必须一路摸索着行进。当然,年小的柯尔克当时也在队里,他的母亲和婶婶要照顾二叔,没人管他,所以就只能跟着父亲一起来了。
第九十四节
快马走了三天,就到了现在这条盐水冰川的下游。不久后,猎人们就在古河道的那一头发现了几处埋锅造饭的痕迹。
因为出来前就打听好了,整个库车和拜城,这三个月来走凌山道的驼队只有三叔他们一支,所以几乎可以肯定,这几处篝火,应该就是他们的驼队所设。
柯尔克的父亲经验丰富,来到这里一看附近的地形,就知道一定是出事了。周围方圆几里都是乱石滩,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驼队落脚的地方,而且他们还是上百支骆驼的超大型驼队,如果想在这里休息,那合适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脚下的古河道内,那里地势平坦宽广,最适合安营扎寨。
关于古河道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说也由来已久,但谁也没遇到过,这得利于把式们一代代传下来的古训:绝不在古河道内过夜。现在看来,柯尔克的三叔不是归家心切,就是放松了警惕,居然在离家只有三天路程不到的盐水冰川里安了营,从而为整个驼队招来了灭顶之灾。
虽然事发地点找到了,但人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次事件,回去也好有个交代,更何况目前只能算失踪,至少也得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于是他们就在河道不远处扎了营,上下游五十里寻了三天,却惊奇地发现,这支足足有一百多只骆驼,三四十号人护送的驼队,竟跟从未存在过似的,彻彻底底地失踪了!人们所能看到的唯一线索,就是那几处曾经生起过的篝火。
他们也曾想过,可能驼队尚未到达这里,甚至又派人往前寻了好几百里,却依然毫无所获。那段路又是凌山道的必经之路,驼队只要回库车,就一定会经过。
不过令人揪心的消息还是从搜查进入第四天开始被逐渐发现。这都是些零零碎碎的东西,比如一些骆驼的小块带毛皮肤、人的衣服碎片、两滩血迹和一把猎枪。它们无一例外,全都是在古河道中被发现的。
如果说前几样有其存在的可能性,那猎枪的出现就完全有些不合情理了。在那时,猎枪是驼队一路上必不可少的工具,既可用来打猎,又能防身,是无论如何都不会丢弃的。
直到此时,情况已经非常明了,三叔的队伍一定是在古河道内过夜时,发生了无法想象的可怕事情,最终导致了整支驼队的覆灭。
搜查队里的有些人已经开始害怕了,提议回去,但柯尔克的父亲他们兄弟情深,为了弄明白真像,也为了给家里人一个交代,老爷子当时拜托大家,给他两天时间,如果找不出驼队消失的原因,就一起回去。
当天入夜前,柯尔克的父亲命人特意在古河道内打了个木桩,栓了一匹马在旁边,然后又点了堆篝火,打算通过夜里观察那匹马,看看是否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由于旁边没有守人,天黑后不久,篝火燃尽后就逐渐熄灭了。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当时有一个小伙子自告奋勇,要去给那处篝火添些柴。几个年纪长的人讨论半天,觉得可以一试,因为他们此时就在河道旁,离那处篝火不足三百米,料来就算发生什么事情,至少有能力和时间去救援,于是就放心地派那个小伙去了。
眼瞅着那位小伙背了一捆柴火,又点了一个火把,小心翼翼地下到河道内,凭印象朝先前那处栓马的篝火走去。
正当所有人以为就要成功,不会有事儿的时候,却只见那火把突然忽闪几下,就掉在地上熄灭了。
大家的心顿时都提到了嗓子眼,立刻派人向那里喊话,却根本无人回应。等了一分钟左右,柯尔克的父亲忍不住了,和另一个老把式打算再去冒险一探,毕竟还有个小伙在那里,不管发生什么,至少也先把他给救出来再说。
两人这次一共点了四支火把,分别举在手中,也跟着下到了河道中,再次朝栓马的木桩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