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t闻光寒迟疑地看向杨先生,“老师?”
杨先生道:“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东西,由你亲自站在金銮殿上交上去,可是大功一件,能让你这朝堂走得更顺。”
闻光寒闻言,默了一下,将那写着晒盐法的纸条放在桌子上,推给杨先生。
“老师,正因为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才给老师的,若真要等学生走到金銮殿,怕是太晚了。”
走到金銮殿,闻光寒对自己有这个自信。
只是下一次秋闱要到两年后,下一次春闱、殿试则是三年后,三年时间,这晒盐法能给百姓带不可估量的便利,何必拘泥一时。
杨先生确实默默胡子,“不晚,这东西是个好东西,谁家都想要,但给了这家,就会损坏那家的利益,不好权衡,便等一等吧。”
这个事确实是诺久书和闻光寒没想到,利益之争,权衡利弊,真不是那么容易的。
诺久书想了想,她看向杨先生。
“先生,斗胆问一句,您可是京中大员?”
闻言,杨先生笑了笑,点点头,“算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诺久书便道:“那不知先生敢不敢插手这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