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淡然听着的女子这时露出温和的微笑,她看着月光下那娇艳多姿的绝世佳人,如树荫下一弯静静的流水般笑着,笑着这么说。
“这不是很好吗?能觉得自己的生活有趣,真是件让人快乐的事!”
第三卷 平地风云 第十四章 雷雨
这是不断从京城传来的消息:
安宁公主进入了皇宫;安宁公主受封顺妃;弘光帝圣眷正浓;两国互通使节;东月国使者在殿前大宴上盛夸东静王之勇,表明顺服之心。
而在天龙海峡的对面,东月国的水师在船只数量、兵员等方面并未有任何变动。他们依然出兵,只是改变了目标,他们开始剿灭七星群岛的海盗。
没有旨意下到临海要东静王回京,皇帝似乎遗忘了他那个卓绝的弟弟还在临海统御着昭国新兴的水师。不过,东月国军官在一个月之后与弘光帝命临海水师接受东月国指导的圣旨一同到达临海,却让有心的人们知道,这里依然牵系着皇帝的神经。
沈燏平静地接下了圣旨,他把所有东月国的军官都安排在自己直属的营地里,吩咐士兵们好生照顾,也让他们参与了水师的训练。当然,沈燏其实是以极客气的方式将这批军官控制在可公开的范围内。
临海,目前是风平浪静了。
属下传来的情报很简单,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临海不像渌州这么繁华,人口少而且简单,北燕的探子只能以商人的身份浅浅地探查。
来渌州已经半年,除了表面上应做的以茶商身份参与生意活动及指示燕国密探外,燕南一有空就会走上渌州街头。他安静地看街头走过的人群,安静地听茶楼里的闲谈,这是在燕京没有的时光,融汇了四海风情的渌州是个会让人想怡然老于渌水秋叶中的城市,虽然,他不在此列。
他是燕南,他根本不姓晏,正如他在渌州这半年来即使游逛街市、漫步渌水岸边,所注意的却绝非文人墨客一样。哦,当然,也许兰尘是半个例外。
兰尘是萧门少主萧泽的丫鬟,这着实让燕南有点惊奇,一个会在第三次偶遇的攀谈中问他有关骑兵战术的姑娘家,会是萧泽身边的普通丫鬟吗?
燕南理所当然地怀疑,更何况,与兰尘有交的那个重瑛书铺的严公子及跟随武威将军杜长义往雁城去的沈盈川,其实至今都还是两个谜一般的人物。
是因为兰尘吗?还是,因为萧泽?
在人口众多且复杂的渌州,燕南同样有太多查不清的事。
渌水的拍岸声中,他那站在渌州比他更像昭国人的心腹臣属忧心道。
“殿下,太子那边,您打算完全不理会吗?”
“不必多虑。我来渌州完全是父皇一手安排的,他不会让太子把我的去向给捅出来。至少,这对燕就没有好处。”
“……我担心的倒不是这个,而是太子,他会不会……趁您不在燕国期间,清除您在朝中的影响力呢?倘是如此,殿下的立场便更微弱了。”
轻轻一笑,燕南略带讥讽地道。
“元方,你大可放心,太子眼中只有同样出身尊贵的四弟,我这个大哥入不了他的眼,至于朝中也无所谓我的影响力。以下一朝臣子而言,淡化我的力量,于国于家,才是最好的!你熟读昭国史册,应该看得出来吧,燕国愈来愈像昭了,在这一点上,更是如此。”
“那殿下,四皇子那边,好像也在打探您的消息,不理会么?”
“不必理会。元方你记着,无论朝堂上怎么变,你们都不要管,安心做事,谨慎为官,他们之间,父皇自有安排。这也是我会离开北燕的一个原因。”
赵元方点头,神情却很有些微妙。他跟随燕南已有几年,对这位大皇子,对燕国皇室,赵元方有自己的见解。但也只是见解而已,他不可能对燕南说出来,善于纵马北疆的燕南,骨子里有草原的广阔,也有沙漠风暴的狂烈,不是他人能随意窜入过深的。
“啊,对了,殿下,皇子妃让我转告您,日前有批达西族商人到燕京时特地找到府上送了件帕迪斯国的战刀给小皇孙。因为不知道殿下与达西族的交情,皇子妃目前只是一般性地回了礼,倘若殿下另有交代,我会转达给皇子妃的。”
炫?抛开沉重的话题,赵元方提起了燕南府中的一些琐事。
书?“达西族啊——”
网?燕南露出笑意,那应是班长老差人送去的吧。
“不必了,转告皇子妃,收好那把战刀,等我回燕京后再与达西族联系。”
“是,殿下。那么,我这就回去了,您有什么东西是要我转交皇子妃的吗?”
什么东西?
离开燕京已半年,时间上并不比他出征北疆来得久,但此次却是连妻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去了哪里,这当然会令她不安。
信,自然是不能让赵元方转交的,否则倘是路上遗失就可能会带来灭顶的麻烦。礼物么?燕南对这个还真是没什么概念,燕京里并不缺乏东西各国那些精致美丽的衣服与饰品,而且他向来不操心这些事的。
“……帮我传句话就好。让她安心在别业里休养,若是太闷,就去宫里探望一下母妃,或者归宁去看看她母亲都好,无需过于担心我病重的籍口。”
“我明白了,殿下。那属下这就告退了,燕昭两国风云诡谲,殿下还请千万保重。”
“放心。”
想了想,燕南终是没有告知自己正在被人监视的消息。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两份的危 3ǔωω。cōm险,何况来者是谁他还无法把握,他如今孤身在外,若是国内来的意思,那就更不能把自己的人扯进来了。
就像两个偶遇的人简短交谈后告别般自然,赵元方继续自己江岸闲游的步伐,燕南则依然站在梧桐荫下,望着滔滔渌水。
水面上,东西交错的风帆络绎不绝。自昭国与东月国议和后,两国间商船与使节频繁往来,只这过眼的船只中,就不知哪一艘上载着两国反手之间急速建立起来的交情。
夏日的天,果然变得快!
苏粲,昭国第一商的渌州苏家家主苏骋的第三子。在长子英年早逝,留下一个优秀的长孙让苏骋备感欣慰之外,这个虽无过人智略,但为人扎实稳重的第三子也慢慢地被苏骋重视起来。
苏寄宁渐渐长大,而他已年事过高。当未来苏寄宁要接过这个家族的时候,苏骋不希望其余各房倚仗长辈的身份与这些年里累积的声望来闹事。所以,扶起苏粲,由他来制肘众人,不失为最好的选择。
宽敞的书房里,苏粲向父亲报告过最近一批丝绸的生意状况后,便打算退下了,但父亲却让他留了下来。
窗外绿荫如云,可是却半点不能解这夏日午后的暑气,今天特别热,特别闷,一丝儿风也没有,人们都在盼望着那一场席卷天地的雷雨。
苏粲恭顺地侧身坐在椅子上,等待沉默的父亲放下手中那只稀世的玉杯。以尊敬的姿态半垂着眼睛,苏粲平静的脸色完全挡去了他心底的猜测。父亲,他的这位在昭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父亲,这次又会说什么呢?近来府中并没什么事,顶多就是各房想多争些钱财权势的旧戏码罢了,那么,果然还是不断重复的殷切的叮嘱么?
苏骋终于放下杯子,他平静地看着苏粲,平静地问道。
“盐矿出事前,苏家有没有什么人去过菘陵?”
奇怪的问句让苏粲惊异地抬起头,看了父亲好一会儿,才老实地回答。
“没有,自去年夏天寄宁去过一趟盐矿之后,没什么人到菘陵去。”
“哦。”
微微点头,苏骋恍如陷入沉思。
这个午后真的是太热了,连向来精神矍铄的苏骋都显得颇有些倦乏,他看着窗外恍若静止的艳阳。说起来这样的炎热又算得什么呢?活了几十年,苏骋什么样毒厉的日头没见过?只是这一回,看情况,偏生是家中的大树要遭殃罢了。
察觉到父亲的状况略有些不正常的苏粲张了张嘴,想问,却又犹豫着。
“你见过圣上的密卫吗?”
苏骋又突然问道。
脸上露出十分合理的诧异,苏粲回答。
“不,我没有见过,圣上的密卫不是从不会为人所知的吗?”
掌握了昭国无以计数之财富的老人向后仰靠着椅背,一双久历风雨而更显睿智的眼睛里带着深邃的笑。
“呵,也不尽然。有风过就必然会漾起水波,这世上可没有绝对的秘密。”
知道父亲应是单纯地指皇帝密卫之事,但苏粲还是忍不住惊出了一身的冷汗。看父亲挥手示意他离开,便力持镇定地告别父亲,出了书房所在的院子,苏粲的脸色才终于能正常地显出铁青。
他不知道父亲为什么会突然问起菘陵盐矿的事,但那个密约,父亲应该不可能知道的——对,对,不可能知道,尽管是父亲!
书房里,有人正等着。
男子一身苏府仆役的打扮,平凡得难以引起任何人注意,只是,没有哪家的仆役敢这么公然地站在主人家的书桌旁随手拿起桌上的文书翻看的。
尽管相貌有变,但那种灰色的存在感是苏粲这辈子里少有地记忆深刻的印象。他其实直到现在也仍然不认识这个男人,甚至,在街上擦肩而过,可能也不会认出来,除了知道他是皇帝的密卫之外。
“苏老爷,好{炫&书&网久不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