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大蒜除了讨厌的气味之外,其实际价值比黄金还高。俄罗斯医学家称大蒜是土里长出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种大蒜就等于是种黄金。
李劲松说到这里;斜睨了一下我;那目光仿佛在说:怎么样?知的不会比你少吧!
我笑了笑;心里想道:光知道大蒜的由来和作用是开发不了大蒜产业的;充其量只是知道它具有诱人的前景。可是;光知道其前景辉煌有啥用?于是说:“大蒜,被世界许多国家视为珍品,是现代黄金产业。但在我国却一直未能被真正形成产业开发。李书记您有这个理念;是江洲120万人民的福气。在南江地区,大蒜,以生食为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生理功效明显。但是,大蒜头在60…80天的休眠期结束后,会迅速抽芽而消耗所贮存的营养物质,品质会急剧恶化而不能食用。因此,要发展大蒜产业,您必须领导人民以工业的理念开发大蒜产业,将大蒜产业工厂化;深加工成各种系列产品,如脱水蒜片、蒜粒、蒜粉,保健食品、化妆品、饲料添加剂等等,出口到世界各地。但是谈何容易?”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半晌做声不得。
我继续说:要领导人民开发一种产业很不容易。尤其是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种什么,不种什么,并不由政府说了算。您李书记再有能耐也做不到。我深深地知道:农民小农意识严重,明知道是黄金产业,如果不看到真正的效果也还是不干的。李书记要我牵头,我怎么牵头?这不是成立公司能解决了的;必须耐心细致的向农民做思想工作才行。但我一介农民能做什么?我只能给他们开个头;做个榜样;但这样做要多长时间?至少要三年;而三年能做多少事?按李书记的设想,三年后;江洲大蒜产业年收入要达到20个亿。这怎么行呢?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觉得:要实现这么一种设想并不是不可能;发展大蒜;是一项真正的黄金产业,但以李劲松现在对大蒜产业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怎么办呢?我决定施行第二计。
第二计是:抛砖引玉
我认真地对李劲松说:李书记,大蒜产业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黄金产业”。亩产利润2500元;种大蒜,就等于是种“黄金”。我答应您;可以利用我现在的基地作为开发江洲大蒜产业的一块基石;也可以说是一块砖,只是不知道您如何通过我这块砖引出一块玉来。
李书记听了我的说话,不假思索的说:这个问题我已考虑过很多:生产绿色食品大蒜基地的条件是:要远离城市、工矿区及主要交通干线,基地区域及周边无“三废”排放企业。农田大气环境要良好,灌溉水质、土壤环境质量均要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于这一点;我们市的科技特派员已经对全市的土地资源进行了测定,我算过了一个数,江洲市有70万亩土地适合种大蒜,种植大蒜每亩投入种子、肥料、农药等成本450元,利润在1600…1700元/亩左右;如果能出口;利润超过2500元/亩以上,还不算进行深加工的附加值。按这个数计;如果成功;江洲农民收入将增加20个亿。按现在的人口计算;单大蒜产业一项就人均增收20000元,这样一来;江洲人民才真正的富裕起来了。
我说:李书记;您说的这个设想如果实现;将是功德无量;我这块砖也没有白费;只是这块玉并不是引出来的;而是人为的创造出来的,必须要有科技的支撑;而且这些科技支撑必须体现于物质上的支持和土地本身已具有的资源。站在政府方面,必须做好“资金反哺、科技反哺、政策支持”这三项工作。
李书记说:这个,当然。
我说:好!我还是那句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敢问李书记对大蒜产业这块“蛋糕”的制作知之多少?还是那句话,给您三天时间,三天一到,必须如实对我说。
李劲松一愣,没有作答。他知道这是一个不好答的问题。就算是专家;也未必能答得出。于是;只好强作笑颜;握手告辞。
我看得出:开始;他有一种怨我之心,稍倾,就消失了。
我可不理它。
我认为:当领导的没有真才实学,最好就不去碰那些东西。科学这东西;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生产要发展;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现代农业;必须要科技支撑,怎样支撑?大有学问。李劲松要干,可以,首先自己要过好这一关。只会切“蛋糕”、分吃“蛋糕”的领导;我胡安国绝不与您合作。
三天一过,李劲松又来基地找到我。
我说:李书记,你一定恨我吧?
李劲松说:哪能呢!感谢您还来不及呢!如果不是您逼我,我怎么长进?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懂得了一个合格的市委书记必须具备的条件。我深深地明白了:我是一个为人民做事的公仆;只有把人民的事办好的权利,如果要为人民把事办好,就必须学会办事的本领。否则;就不配作做人民公仆。而您要我做的事情正是为了这一点,您说,我能怨您什么?
我一想,觉得有道理,于是说:哪您对发展大蒜产业的条件知之多少?准备怎样制作大蒜黄金产业这块“蛋糕”?
李劲松认真地说:
目前大蒜的供求关系呈动态平衡,大蒜系列产品需求稳中有升、要种大蒜,气候和土质最为关键,大蒜适合种植在土壤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沛的地区,能种植蔬菜的地区皆能种植大蒜,而在丘陵地区及下湿田地区则不能种植大蒜。此外,必须要想办法找到市场,而要找到市场并不难,只要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有外销市场,就能解决大蒜产品的销路。
首先,起点要高,成立科技十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科学龙头企业;构建好开发大蒜产业的技术平台和闯市场经济大潮的平台,对大蒜产业实行科学化、标准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确保所有加盟农户的生产管理都达到绿色食品大蒜的种植标准。要达到这个标准不难;我市已经有了一支坚强的政治上合格;技术上过硬的科技特派员队伍;也就是说;我们已经具备了“科技反哺”的条件;
其次,成立“中国南江优质大蒜培育研究中心”,培育出一种最适合我市生产的抗逆力强的属于南江人民所有的大蒜优质品种,这是对开发大蒜产业进行“科技支撑”的一个重要保证,也是彰显党和政府在政策上支持,科技、资金上反哺农业的具体表现和支持力度。
再次是:江洲市政府投资建设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中心,引进目前引进世界上最先进的检测仪器,能检测所有进口国已经明确提出的检测项目,就连欧盟刚刚提出的“氟草烟”检测也不例外。对加盟公司的农户实行生产、肥水、科学管理全程监控,这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时时督促;促使农户自觉提高综合文化技术素质,是不能保证农户能够生产出合格的农特产出口国外的;这是政府用科技支撑农业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以上三大项目建设最重要,缺一不可。其中二、三项目并不难,最难的是让所有加盟农户的生产都要达到绿色食品大蒜的种植标准。
绿色食品大蒜的标准化种植标准从七个方面来认定:
一、整地
土地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细耕、耙平、耙实,没有明显坷垃,达到“齐、松、碎、净”。畦的长短,可根据水源的充裕来决定,可打长80~100m,宽4。2~4。4m的畦;也可打长40~50m、宽4。2~4。4m的畦。
二、选种
种子大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种子要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糖化、无光皮。粒重量5g左右。先用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盘和茎盘,并按大、中、小和蒜心进行分级。
三、适时播种
播种前要晒蒜瓣1~2d。栽种时间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气温17℃左右。
四、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亩2万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开沟器开沟,沟深5cm左右,栽后蒜上方盖土1cm左右。
五、田间管理
〈1〉灌溉大蒜需水量比较大,整个生长期一般需要浇4次水。
〈2〉浇覆膜水:大蒜播种后需及时浇水,浇足浇透,一株不漏,每亩浇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满足大蒜种植的需要,又为覆盖地膜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