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37部分

第37部分(2 / 2)

虽然他们知道水泥的迅速普及不可避免,但是无论什么东西,只要它和日常或者军事有关,那么首先销售它的人毕竟获得暴利!

而另一方面玻璃的研究也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几名临邛的工匠在李云的提醒下,已经在实验中制作出了苏打,苏打李云还是知道的,这种化学名称为碳酸纳的白色粉末,在工业中始终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苏打由于是发面用的,所以李云知道它的制造流程。

而苏打有一个很响亮的工业名字:纯碱!

现代工业的基础必备原料,说起纯碱,这东西的用处实在太大了,玻璃,肥皂等李云最想造出的东西,都必须有这种原料的存在。

不过它的大规模人工制造依然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原因就在于制作纯碱的两大必须石灰与盐,石灰石好说,满山都是。

惟独这个盐,假如用它来制作纯碱的话,那么消耗实在太大,目前大汉的盐本来就少而贵,若再拿一部分来制作纯碱的话,那么无疑消耗是巨大的。

因为李云并不晓得现代纯碱普遍采用的索尔维法或者更先进的侯氏制碱法,因此他不得不用极为消耗盐料的原始方法制碱,这其中可浪费的盐料,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了。

不过幸好李云以前喜欢旅游,因此他知道在蜀郡附近的不少湖泊都是提取天然碱液的好地方,他更知道在河南吴城,正静静的躺着一座蕴涵量巨大的碱矿,记得曾有在那里工作的同学开玩笑的告诉他,那里的碱矿碳酸钠含量世界第一,达到了惊人的百分之四十几,简直就可以直接拿出来稍微加工下就可以用了。

不过李云知道即使他找了那个碱矿,他也需要劝服大汉的决策层,进行大规模的提炼,所以他现在必须先奢侈的用食盐和石灰石合成出纯碱,再用这个纯碱制造出玻璃、镜子甚至可令贵族疯狂的肥皂,最好是香肥皂,李云记得肥皂的技术好象很简单,假如一切顺利的话,那么至多一个月后,他就可以将制作出来的镜子和香皂当礼物送往长安,相信天子和内阁的大臣会对这个感兴趣的。

李云很清楚他现在在做什么,想要做什么,事实上自他从草原归来就明白他要做什么了。

他已决心改变大汉文官历来对技术满不在乎的状况,他要结束商人长期处于被打压地位的尴尬局面,为这个民族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培养起将来进行工业革命的土壤为资本主义的诞生提供土壤。

中国历史曾有好几次差点就再次抢先步入了资本主义,一次发生在宋代,开明的政治,良好的社会氛围,稳定的社会环境,这些都为宋朝商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可惜儒家当权者的轻视和外族的入侵彻底的打碎了这个梦想,另外一次便是明朝,明朝中期开始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成型,可惜同样的满清入关,扬州七日,嘉定三屠,资本主义最后的希望破灭,黑暗开始笼罩,直到英国人的大炮轰开国门,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觉醒。

资本主义最后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这虽然有外族入侵的原因,但究其根本,还是儒家当权者严重鄙视工匠,仇视商人。

欧洲虽然也有过黑暗的中世纪,但是至少欧洲的商人还有喘息的地方。

而李云到了这个时代,他觉得必须要做点什么来改变历史的轨迹,毫无疑问,培养起重视工匠的社会环境和提供商人地位,是他需要为之奋斗的。

虽然这条路注定坎柯,但他已决定坚定的走下去,为民族保留下一次继续独领世界发展潮流的权利和机会。

而另外,李云想,假如有可能的话,他会坚定不移的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保密计划,在李云看来,假如欧洲人没有得到从中国传过去的四大发明,那么他们恐怕永远也发展不起来。

这两条政策是李云的终极目标,在李云看来只要实现这两个条件,那么大汉等于是即为自己找到进一步崛起的道路,更是堵塞了欧洲人唯一翻身的机会,一举两得!

第一第十五节 思考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临邛官学终于赶在九月秋收之前开学了。

这是一个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形式开办的官学,同时也是历史第一个官办学院,虽然在此之前孔子,孟子都曾以私人身份广收门徒,但是那毕竟是私人办学,以一己之力来教育弟子,经济上难免出现问题。

而官学则扭转了这种局面,新的临邛官学采取了百家并教的方式,按照李云的规划和设计,临邛官学将开设儒,兵,法,道,墨,商等功课,入学的学子不仅仅要求专心攻读一门功课,更要求全面发展,当然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毕竟人总有偏好,譬如有人对兵家很有天分,可却偏偏读不进其他学派的书。

强扭的瓜不甜,李云对此有深刻体会,他在以前上学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考大学,本想报考历史系,可是最终却因为英语功课实在太差,而不得不放弃。

到现在李云还怨念深重,他一直不明白,历史和英语有什么必要的关系。

作为范本的教科书《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李云在杨谋的提醒下,最终还是先请示了天子,天子的回复很简单,只有两个字:“许之!”

有了天子撑腰,李云胆气也足了,下令那个雕版印刷作坊连夜赶工,在开学前印出了三百套《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大部分作为教科书发给了聘请到的老师以及那些即将上学的学子,其余的李云连夜将之打包,送往长安,给天子御览。

杨谋提醒他之后,李云就已经意识到了,此事将来难免授人以柄,成为他人攻击的口实,为防范于未然,李云当然知道。现在就得到天子的赞许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而他送的这些书籍,为的就是给天子找到一个赞扬他的口实。

在开学之前,天子的赞许没来,太后的使者就先到了,使者先是赞扬了李云发明印刷书,制作出书籍的功德。接着话锋一转,严厉斥责了他没有先印黄老之学反是印那些兵家书籍的过失。

李云听了诚惶诚恐,忙不住的向使者解释,并一再保证一定立刻迅速的印上几套黄老的典籍送往长安给太后,并且还将把黄老之学作为官学最最重要的课程,下大力气培养学子学习黄老之学的热诚。

经过这次事件,李云知道要想平安无事丝将这个官学办下去,那么毫无疑问必须将黄老之学放在首位,做为主要课程,至少表面上必须这样,否则不用别人动手,太后就可先废了他。

毕竟现在的大汉还是黄老的天下。无为而治依然是社会的主流。

作为一个根基不稳的小县令,到现在为止李云凭借的依然是运气,以及天子的维护,这才一直顺风顺水,若换了别人这样做,恐怕早被那些保守的大臣的弹劾给罢免了。

李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他做的那些事情,无论是与商贾合流。还是鼓励工商乃至现在的开办官学,虽然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头,可自古以来枪打出头鸟,他做的这些事情,也许在某些保守派的眼中是很刺眼的,他们或许已经视他李云为眼中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是现在李云依然受天子照顾,他们无论是明还是暗,都动不得李云半分,可是一旦天子去世,太子即位,那时候主少臣强……一想到这些李云就浑身的打了个冷战,所以太后那边他必须稳住,这样至少可在刘彻正式掌握大权之前,他可僻护在太后的羽翼之下,他所推行的新政也可得到太后的保护。

现在李云特别感谢天子的安排,天子虽然强行将南月公主赐婚与他,但天子确实是为他着想,有了南月公主为妻,看在梁王的面子上,太后怎么说也要护他李云,有了太后的保护,他李云就可高枕无忧,纵使有些风浪,那也不碍事。

李云现在迫切的希望阿度拉可以成功的夺取大月氏的王位,并派出使者来到大汉。这样他才可趁此机会主导大汉与大月氏的谈判,为他将来进一步推广新政打下基础。

可笑的是,当初李云不过是希望草原上越乱越好,最好打成一团,可现在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心理鼓动起来的阿度拉却成了李云正式进入政治决策层的希望与契机。

因为李云知道阿度拉一旦掌握大权,为了报仇他必然会派出使者,穿越匈奴人的封锁,到大汉来寻求盟友。而毫无疑问,作为唯一对月氏,乌孙等形势有发言权的李云,?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