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大汉帝国雄风录 > 第38部分

第38部分(1 / 2)

>    因为李云知道阿度拉一旦掌握大权,为了报仇他必然会派出使者,穿越匈奴人的封锁,到大汉来寻求盟友。而毫无疑问,作为唯一对月氏,乌孙等形势有发言权的李云,必然会被诏到长安,负责起谈判事项。

而李云则可借此机会用利益的诱惑将整个大汉可以拉拢的贵族,全部拉到他的战壕。

所用的办法自然无非是赠送股份,共同经商,有钱大家一起赚,李云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会放着巨大的财富不要,而专门与他作对。

而塞外的草原,在李云看来并不是汉民族的梦噩,相反是上天赐予汉民族的巨大宝藏,那里矿产丰富,资源多多,是上天赐予汉民族腾飞的基础,那离更加有现在大汉急需的牛,羊,战马等关系到民生的资源,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一一得到。其中巨大的利润李云想也足够让那些参与到其中的人,获得他们满意的东西。<…http://wap。>

至于采用什么手段来得到?正常的交易也好,倒卖军火也好,甚至战争也好,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对西域的经营,在大汉培养起侵略和进攻意识。

人需要有利益,才会重视,历史上两汉对西域的经营曾一度达到颠峰,可是过不了几十年就又迅速的衰落,究其原因是大汉并未从西域获得利盖,反而劳民伤财,拖累国家民生。

当然儒家那些腐儒成天的叫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班超的遭遇在李云看来是那么的不可思议,儒家短浅的目光,最终葬送了汉民族对西域的领导权,也最终导致了五胡乱华的悲剧。

李云想既然他已经来到了这个世界,那么他就决不会允许悲剧的再次发生。

记得伟大的革命导师曾说过,“资本自从它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它全身上下的毛孔都充满着血鲜!”李云对这话深以为然,不过与其让别人的身上充满自己的鲜血,那还不如自己变成一个屠夫,既然资本主义代表了最先进的社会方式,那么就干脆让西域首先成为大汉的殖民地,养分供养处吧!

毕竟现在不是后世儒家独大的时候,人们并不需要顾及到几个儒生的梦呓,而李云也可营造出一种适合的政治与学术氛围。事在人为,李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

最后一个敢于反抗的月氏部落,终于打出了白旗,向新的王者阿度拉投降。部落的首领割下了躲避在他这旧王之子的头颅,连同一万头牛羊,献到了阿度拉的王庭,这标志着自五月开始的这场月氏王权战争的彻底结束,阿度拉最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此阿度拉很宽容地饶恕了几个在战争期间摇摆不定的部落。并宣布赦免了他们的罪行,同时也宣布了月氏对西方的塞族进攻的结束,驻扎在塞族地区的数万月氏铁骑纷纷东撤,他们一路沿着圣山的方向撤到了康居附近。

阿度拉手执长剑望着那曾经属于月氏的圣山,眼中尽是无边的欲望。

回想起这几月的经历,阿度拉只觉得长生天是站在他这一边的,若非长生天保佑,他又怎么会仅仅以数千精骑就横扫月氏先是在王都袭杀了拒绝对匈奴作战的旧王。他的叔叔,接着又在几个决心对抗匈奴的部落的支持下,先后击败了挑战他权威的兄弟,最后登上了这月氏王的宝座。

可是战争的消耗也给月氏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是部族内战,死的都是月氏自己的战士,无敌的勇士。

这场持续了四个月之久的王权之争,带给月氏的打击是巨大的,整个月氏经此一战,损失了数万的战士和十几万的人口,到现在月氏可以作战的骑兵已经不足十五万,根本就不足已支持他向匈奴与乌孙发动复仇战争,甚至连单挑乌孙的实力也不足。

阿度拉知道,他要想夺回圣山,为自己的祖先洗刷耻辱,凭借月氏自己的实力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他唯一可以寄托希望的,就是那个东方的帝国如那个汉使说的一样强大并且对匈奴充满了怨恨。

他走下王座,来回跺着,终于他下定了决心对左右道:“本王已经决定了,我将派遣使团穿越草原去中原帝国,与他们的皇室和亲,至于使团的人选,你们说说该派谁去的好?”

木合力是阿度拉的心腹将领,同时也是极端主张报复匈奴的年轻将军,他想了想道:“大王,我推荐万户离乐,离乐本来是匈奴人,但他的父亲和母亲全是死在匈奴浑邪王的手下,与匈奴王族有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他绝对信的过,而且离乐是匈奴人,由他去,大王就可以放心,不需要担心被人发现!”

阿度拉想了想,月氏人在外貌上虽然与匈奴人没有多大差别,可是在生活习惯和语言上有极大的不同,所以可派遣一名匈奴人去自然最好,因此他点点头道:“好!就按你说的去办,马上叫人把离乐叫来,本王还有些话要和他说!”

第一第十六节 阴谋?

几棵长青树相互依偎着耸立在一旁,十数间用烧制出来的青砖砌成的房子围成一排。这种用临邛最新烧出的新式建筑材料,水泥和青砖结合建造出来的房子,即有着美观的外表,更加坚固结实,它的出现立刻就惹来了全临邛富豪的侧目,大家纷纷向李云打听这种材料的造价,当听到价格仅仅为同类建筑的一半时,商人们眼睛都掉出来了,纷纷掏出自家的钱财,向李云挥舞起来,要求参与到这种新材料的经销与制造中。

在这排房子的背后,是一栋两层高的建筑,这栋模仿当年齐国的稷下学馆风格的建筑,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是属于教育的天堂。

这里便是临邛新建的官学建筑群。

对于教育,李云有着比这时代儒家学者更清醒的认识,在现代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几乎与它的教育投入比例成正比。

比如米国,比如欧洲等传统强国,其教育预算几乎占到了全年度预算的二成多,米国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三成,由此可见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

所以李云现在是将自己所可以为这官学准备的,都准备齐当,甚至他还准备在将来将这些房子上的窗户统统换成玻璃,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李云对这点毫不怀疑。

他不仅仅要在官学中培养文化人才,更准备将一些贫穷但对技术有兴趣,心灵手巧的少年开绿灯,免费提供他们的学费以及食宿,打造出大汉第一批成熟的技术工人,系统的传授他们必要的知识。

但教育无疑是一个烧钱的项目,李云仔细算了算。假如临邛官学要形成规模,并且对历史造成影响,那么学生数量至少必须要达到三千人,老师数量必须达到百人以上。

这样一个规模的学府才有可能在未来发挥重要的作用,李云相信假如他可将官学办到这等规模,那么日后的改革就等于凭空多了一支最忠诚的支持着他的庞大力量。

可是李云算了算,现在入学的这百多名学子,虽然从他们的身上敲诈出了一笔丰厚的钱财,可即便如此,这笔钱财也只是刚好将这个学院建好。并勉强凑出了印刷书籍和支付老师薪水的钱财,其余的就不得不从临邛的库府中抽出一些。

若是再算上要招收的贫穷少年,以及要提供给他们的食宿,这笔钱不算则以,一算之下,李云眼睛都瞪出来了。按三千人算,每年每人需要投入至少一千钱,三千人就至少是三十万钱,这相当于临邛去年全年赋税收入的四分之三强,这还不包括为他们提供衣服,以及其他的各项杂费,以及每年新进地学子的费用!

李云看了只觉得头都大了,可是教育却是非办不可,因为李云知道。他必须在十年内为大汉培养出第一批具备着新思想的学者,否则当汉匈矛盾按照历史的轨迹最终激化的时候,纵使他李云再厉害也不可能凭借他一个人的力量来扭转乾坤。

所以李云现在迫切地想要钱,大量的钱财,越多越好。而临邛的商人则需要李云所掌握地技术,于是两方一拍即合,几次酒宴之后,以卓张两家为大头的临邛商人们与李云签下了协议,按照协议李云以水泥,玻璃以及青砖技术和商人们合作,李云向他们开放这些技术资源,以技术作为股份入股。每年收入四六分成。李云四成,商人们得到六成。

对于这个最终的协议,双方都很满意,商人们又找到了新的赚钱路子,而李云则用本来就要拿给他们的东西换来了每年可用在教育上的巨额资金,李云相信这些东西赚到的钱肯定不会太少。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