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19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19部分(1 / 2)

>氲常痪萌蔚篝岬持Р渴榧牵?个月即动员50多人参加抗联。后来,他的妻子、哥哥、弟弟和刁翎小学30多学生,也陆续上队。刁翎地区先后参加抗联百余人,直接间接,都与他有关。

1935年8月,郭铁坚带两个党员,缴了大通沟伪自卫团9支步枪、1支撸子,拉起一支20多人的队伍参加3军,被编为1团游击连,任连长。9月,他率游击连在五道河子伏击伪军运输船,缴获十几支步枪和100多套棉衣。

1936年春,赵尚志决定将游击连划归9军,郭铁坚任游击连指导员。之后又调任军部科长,1938年1月任1师政治部主任,8月任2师师长。

郭铁坚家贫,父母省吃俭用供他读书,人又聪明、刻苦,学习非常好。没架子,人缘好,活泼,幽默,当师长也跟士兵开玩笑,没大没小的。战斗中负伤,用草药敷伤,士兵跟他开玩笑,说这回“锅”破了。他笑道,别看“锅”破了,这铁可是坚着呢,从此改名“郭铁坚”。

1941年8月,郭铁坚率9支队挺进呼伦贝尔。部队在瓢泼大雨中渡过嫩江,在西岸郭泥屯被敌人包围。暴雨、弹雨,敌人还调来榴弹炮。郭铁坚在指挥抢占制高点时,胸部中弹,仍大呼冲锋,直至牺牲。9支队仅15大队指导员孙志远带8个人杀出重围,仍按总部计划西进,在大兴安岭游击两年,不见大部队到来,才东返总部。

《满洲共产抗日运动概况》,谈罢“西北指挥部之组成状况”后,说:“其中尤以冯治刚、姜福荣、耿殿君、王铭贵匪帮活动最为频繁,彼等善于忽聚互散,纵横奔驰于游击区。”

耿殿君,中等个头,浓眉大眼,脸稍长,棱角分明,一口浓重的山东腔。1903年生于山东掖县,何时闯关东到汤原不详,1932年3月参加抗战,曾任6军留守团团长、11团团长、12团团长,1939年12月牺牲。

此人作战勇猛,颇得游击战要领。但他更突出的贡献,还是在后方建设上。

“留守团”、“补充团”、“留守处”、“经理处”,各军名称不一,内容都是一个。被服厂、医院、兵工厂等等,这些建在密林深处的后勤基地,随着形势的严峻,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也越来越陷入窘境,而6军在联军中一直是比较好的。

留守团与战斗团的区别,在于摊子多,事务杂。耿殿君的特点,一是勤勉、敬业,地面熟,善交际,几乎没有他办不来的事。二是“抠门”,平时一颗钉子、一块破布都要精心收起来,在他眼里没有什么可扔的东西,人称“耿破烂”。留守团管钱管物,钱倒不一定有多少,物可是多去了,除了部队官兵肩背上扛背着的,6军的家当几乎都在这密营里了,也真需要这样一个“把家虎”。特别是粮食,特别是归屯后。三是严厉,一天到晚黑着脸,好像不会笑。密营人员散,被服厂都是女的,其余几乎都是老弱病残,病号、伤员少有断的时候,有时还有戒大烟的。常来常往的都是干部,许多是领导,有的来了就要“好嚼裹儿”。这样个单位,不严格管理,换个“好好先生”,还真不行。

问题在于耿殿君严厉得简单粗暴,经常是张口就骂,甚至举手就打。

1938年8月25日,《中共下江特委给六军全党同志并转北满临时省委的意见书》中说:

“他骂(妈)的!这些小子又来蹲沟啦!没有什么事扯他妈儿八蛋,你(指刘连长)不会说不会道的,见大官老爷别哆嗦,要不了命。他们愿来就来!上这儿来吃给养还叨叨,不来拉倒,我有工作太忙。”

耿同志有一贯的轻视组织的精神,对于上级党的指示和工作决议,表面上同意,而没有一次不是暗中反对,或表面抵抗,有时谩骂党和上级领导机关。一般的经常反抗上级。

有老人说,批判赵尚志,一些人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也不敢说。耿殿君不管这一套,这也是他受处分的一个原因。

1938年4月,耿殿君被留党察看3个月,期满后被开除党籍。

同年11月,有人在给省委的报告中说:“六军干部如周云峰、吴一光、耿殿君等撤职,派到最下层去改正错误,特别是老耿如短期内再有新的错误,即将处死。”

看过《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的人都清楚,或者政治路线,或者“浪漫行为”,抗联中高级干部中没有受到批评或处分的不多。当然,许多都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而关于耿殿君,用有的老人的话讲,是“撅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坏在嘴上了”。

在《开除耿殿君党籍的决议》中,说:“他在抗日救国运动中,曾不断的表现出英勇斗争精神,无有动摇的坚强意志。”

在被“派到最下层去改正错误”期间,从组建讷河地方武装,到最终牺牲,同样表现了他的英勇斗争精神,毫不动摇的坚强意志。

1939年6月21日,《冯仲云关于部队在下江活动、供给、干部等情况给金策等同志的信》中说:

我提议北满要发起一个追悼运动,来追悼和纪念我们一九三八年来牺牲之先烈魏长魁、关化新、陆希田、张传福以及最近牺牲的张连科、雷炎、陈芳钧、孙绍清等,我们要详细研究他们牺牲之经过,详细的他们的史迹的记载,最好写出传记,提高全党及全队对保护干部之注意!

1940年12月8日,《张寿海Ц涸鹜静⒆泄仓醒胝尉值谋ǜ妗分校诹谐觥度肪刹客臣票怼罚ù幼苷⒆懿文背さ街Ф映ぁ⒄⒉文背ぃ┖螅吹溃?br />

最积极的、忠实、勇敢、有战斗历史、经过锻炼的青年干部,如白福厚、许宝和、隋德胜、曹德胜、孙继州、姜文贵、徐泽民、王景华等军事指挥员,姚士同、迟万君、朴吉松(韩国炫)、金永贤、张荣、韩玉书、吴时英(韩国炫)等政治工作员,这都是我军战斗干部。其外如夏振华、李静波、王勤、李福才等后方管理工作员,张中孚、徐子英、金贞顺、张英华(韩国女炫)等文化技术干部。

以上多为团或团以上干部,后来大都牺牲了,有的这时已经牺牲了。

“我的头颅我的热血是贡献民族革命”

张兰生,原名鲍巨魁,满族,1909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1928年师范学校毕业,1932年入党,历任珠河中心县委书记、北满临时省委书记、3军政治部主任。

像张兰生一样长期从事地方工作的高禹民,原名高升山,191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八岁时随父闯关东到依兰土龙山,1934年在依兰中学读书时参加抗日活动,曾任依兰中学党支部书记、依兰县委书记、下江特委书记。1939年冬转移到西荒,1940年4月后先后任9支队、3支队政委。

高禹民中等个头,眉清目秀,英俊文雅,思维敏捷。上队后,曾参与指挥攻打克山、霍龙门战斗,年底在阿荣旗王兆富屯战斗中牺牲。

有汉奸告密,先来一中队鬼子,后来大批伪军。晚上9点多钟打响。王明贵、王钧带教导队部分人员住在屯子东头,冲到后面山上,抢占制高点。高禹民带主力住在屯子西头,远点,没冲出来。王明贵指挥用火力压制敌人,掩护、接应主力,高禹民带个机枪班,占据雪地中两块突兀的大青石,向冲上来的敌人射击。激战一个多小时,主力大都撤到山上,高禹民和十几个人被敌人包围。敌人喊话,让他们投降。高禹民让教导队长安永化用日语喊话,让敌人投降。

王钧老人说,第二天傍黑时,我们又回到王兆富屯。烈士遗体让敌人拉走了,大青石上除了弹痕就是血,雪地上一层弹壳。那雪不是白的了,弹壳都红了。

无论省委书记、军政治部主任,还是普通士兵,要使后人比较详细的知道他们的事迹,须得两个条件。一是当年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并能留存下来,二是有比较熟悉他们的人活下来。张兰生长期做地方工作,这种“地下工作”,原本就是难为人知的。

1940年6月1日,《张寿海砗嘀哺鸩叩男拧分兴担?br />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